佛陀以筏喻告知世人有与无、有色与无色、有相与无相、有漏与无漏
佛陀以筏喻告知世人,有与无、有色与无色、有相与无相、有漏与无漏、色与空、凡与圣等教法,如同渡河的木筏,悟入“空性”后就应舍弃。惠能以有与无、有相与无相、有漏与无漏、色与空等十二对教众生,使他们契入于相而离相,远离我、我所、有无等一切戏论妄执,方能于般若无相生出一念清净心。正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说,“毕竟空中有无戏论皆灭”。
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喜与瞋对,舍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此是十九对也。
师言: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道贯一切经法,出入即离两边。自性起用方面有十九对法:长与短相对、邪见与正见相对、愚痴与聪慧相对、愚笨与智慧相对、乱与定相对、慈悲与毒害相对、戒与非相对、直与曲相对、真实与虚妄相对、险与平相对、烦恼与菩提相对、常与无常相对、悲与害相对、欢喜与嗔怒相对、施舍与吝啬相对、前进与后退相对、生起与寂灭相对、法身与色身相对、化身与报身相对,这是自性起用的十九对相对法。
六祖惠能说:这三十六对相对法的教法,假如你能明白它的功用,就能贯通一切佛法与经典,进退都能不执两边、脱离两个极端。
赏析与点评
一位年轻人问禅师,什么是中道?禅师要求他把眼睛蒙起来,行走在一条小道上,小道两边有水沟。禅师看到这位年轻人偏离正道,快要掉进左边的水沟时,便及时提醒他“向右”;一会儿年轻人又偏离正道,快要掉进右边的水沟时,禅师及时地提醒他“向左”。年轻人继续前行,老禅师就这样一会儿教他向左,一会儿教他向右……最后年轻人终于不耐烦地问:“你到底要我向左,还是向右行?”老禅师笑呵呵地说:“向左向右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要你回到正道上来。”年轻人恍然大悟,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中道。
以上公案中所蕴含的道理,正是惠能“三十六对法”的精髓所在。惠能不是否定明与暗、阴与阳、水与火、有与无、有漏与无漏、色与空、凡与圣、长与短、邪与正、烦恼与菩提等三十六对的缘起存在,更不是让人不辨是非曲直,而是用而不执,思而不迷,引导人觉悟“三十六对法”皆是相对而存在,并非有绝对存在的实体,超越相对的两边,契合中道实相。
自性动用,共人言语,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 。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着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
- 油漆怎么洗[图]
- 的(dí)当妥当净扮演以刚猛人物为主的脚色一般由男脚扮演也有[图]
- 沈青霞先生以锦衣卫经历的身份向皇帝上书斥责宰相宰相非常痛恨他[图]
- 上官大夫和屈原同朝做官想要争到怀王的宠信因而忌妒屈原的才能怀[图]
-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图]
-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公明仪问于曾子[图]
- 不管是“记名”的还是“上记名”的都还要经过“留宫住宿”进行考[图]
- 万章问道“全乡的人都称他是老好人到哪儿都被视为老好人孔子却认[图]
- 这一爻说明只要心怀诚信就能赢得别人的信任从而以诚相报[图]
- 万章说“常言道‘一再拒绝人家的礼物是不恭敬的’为什么?”孟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