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苏峻之乱”苏峻家世并非高门望族永嘉之乱后南渡又相对较晚
先说“苏峻之乱”。苏峻家世并非高门望族,永嘉之乱后南渡又相对较晚,所以很长时间是东晋政坛上的一个边缘人物。王敦叛乱,晋明帝司马绍无奈之下才诏他入卫京城,苏峻因战功升任冠军将军、历阳内史、加散骑常侍,并封邵陵公;也因战功他在社会上赢得了较高的威望,使他慢慢靠近了权力的中心;又因战功他很快变得骄纵不法,常常收纳亡命之徒和隐匿逃亡罪犯。晋明帝逝世后,晋成帝司马衍继位,母庾太后临朝摄政,命国舅中书令庾亮、太尉王导、尚书令卞壸共同辅政,但实际上是庾亮一人独揽朝政。庾亮认为苏峻“狼子野心,终必为乱”,为了消除苏峻这一隐伏的祸患,他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决意立即征苏峻入朝,随后朝廷下诏命苏峻为大司农,加散骑常侍,位特进,同时将兵权交其弟苏逸统领。苏峻上表要求改镇青州一荒郡,这一要求被庾亮断然拒绝。这使苏峻更加担心庾亮召他入朝是要加害于他,正当他犹豫是否赴召时,参军任让等人力主他起兵。苏峻平乱后虽然狂肆嚣张,但对朝廷并没有不臣之心,是庾亮把他逼上了反叛绝路。当苏峻联合祖约兴兵叛乱后,庾亮同样不接受许多大臣和将领的良策,招致一系列的军事惨败,京城也被苏峻叛军占领。
再说文中的“陶公”与庾亮的关系。陶公即东晋名将陶侃,著名诗人陶渊明曾祖父。由于出身寒微,虽然多次战争中战功卓著,但晋明帝死前陶侃未预顾命大臣,他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并怀疑是庾亮从中作梗。苏峻叛乱后义军节节败退,陶侃开始只作壁上观。庾亮陷入绝境来投奔他时,陶侃甚至主张以庾亮人头向苏峻谢罪。后来在温峤等人的劝说下,他顾全大局答应出兵平乱,并被大家推为剿苏盟主,使东晋江山转危为安。这篇小品说“苏峻之乱,庾太尉南奔见陶公,陶公雅相赏重”云云,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庾亮刚来“奔陶公”时不仅未获“赏重”,还引起了陶公的反感和愤怒,《世说新语·假谲》载:
陶公自上流来赴苏峻之难,令诛庾公。谓必戮庾,可以谢峻。庾欲奔窜则不可,欲会恐见执,进退无计。温公劝庾诣陶,曰:“卿但遥拜,必无它,我为卿保之。”庾从温言诣陶,至便拜,陶自起止之,曰:“庾元规何缘拜陶士衡?”毕,又降就下坐。陶又自要起同坐。坐定,庾乃引咎责躬,深相逊谢。陶不觉释然。
被战败的庾亮在陶侃面前战战兢兢,特别害怕自己被捕或被杀,所以在陶侃那儿“至便拜”,拜后再到陶侃下位就座,刚一“坐定”便“引咎责躬”。庾亮这一连串的自责认罪后,陶侃才慢慢消除了对庾的怨气。此文是写庾亮起初在陶侃面前如何低头,下面要细读的这篇小品则是写庾亮在陶侃面前如何讨好——
苏峻叛乱后,庾亮太尉因战场失利,不得不向南来逃奔陶侃。庾亮在他面前反复谢罪后,陶侃才尽弃前嫌,开始对庾亮十分赏识器重。庾亮知道陶侃生性节俭,非常吝惜财物。等到用餐时,庾亮吃薤菜顺便留下薤的根白。估计许多老兄平时吃薤菜时未曾留心,薤菜上边是绿的,根部是白的。陶侃不解地问庾亮说:“留下这些东西干什么用?”庾亮回答说:“这些根还可以种。”听他这么一说,陶侃由衷地赞叹说:“庾亮不只有迷人的风情韵致,还兼具可贵的务实精神。”
- 这些食疗能去肝火 可是也别这么吃[图]
-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辋(wǎng)川在今陕西蓝田终[图]
-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图]
- 有蒍国 黍食 使四鸟 虎、豹、熊、罴 蒍(wěi)国古国名[图]
-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月殿影开闻夜漏水精帘卷近秋河此题[图]
- 甲午百官上朝的不到平时的十分一二玄宗驾临勤政楼下制书说要亲征[图]
- 《诔》曰句诔音lèi《说文解字》作“讄”祈祷文异于哀悼死者的[图]
- 燕子双双天上翔忽上忽下盘旋忙她回娘家永不返远送不怕路途长渐渐[图]
- 时蔊(hàn)蔊菜一年生草本植物通常作为蔬菜食用也具有药[图]
- 所蟠盘曲、分布也 五弦之琴相传为舜制作的乐器琴有宫、商、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