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账:为送别行人在路上设的酒宴帷帐。河阙:夸张说从城阙连到了黄河。军麾:军中指挥用的旗,这里指代军队。洛城:即洛阳。
朔气:寒气。笳:胡笳(Hú Jiā),一种蒙古族气鸣乐器,类似羌笛。民间又称潮尔、冒顿潮尔。
坐觉:深深觉得。古北:北平:郡名,唐时改称平州,在今河北。此处泛指北方边境。
【评析】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反,攻陷营州(今辽宁),朝廷派军征讨,崔融在随军之列,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首联交代崔融远行原因,君王派遣军队出征,崔融掌书记之官随军远行。次联写送别场面,饯行的酒宴从城门口一直排到黄河边上,军队声势仿佛撼动洛阳城。“连”和“动”字写出声势之浩大和气氛之热烈。颈联是想象之辞,写军队到达边关后的状况:早上,军旗迎着北方刺骨的寒气猎猎招展;夜里,胡笳呜呜长鸣。“朝”字衬出士气的激昂,夜笳声烘托边关的辛苦和士兵思乡之情。尾联是作者对崔融的激励之辞,作者觉得北方的叛乱很快就会平息。以“烟尘”喻叛军,“秋风”喻唐军,显示唐军的势如破竹。
这是一首送崔融随军出征的诗,自然不能像别的送别诗一样写得充满感伤情绪,整首诗写得开阔大气,对崔融或者出征的将士有鼓励的作用,然而,从艺术技巧来论,军旗意象(“军麾”和“旌旗”)的重复,“旌旗朝朔气”与颔联句式有点的重复,而且表现力不强,这些都使得这首诗在杜审言的作品中显得平平。
江南旅情 祖咏
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
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
楚山:山名,即商山,位于今河南洛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丹水》:“楚水注之,水源出上洛县西南楚山。昔四皓隐於楚山,即此山也。”这里指代洛阳。
南斗:星名,这里借指南方地区。
空潭:江南地名,具体未详。
洛桥:一作“上洛桥”,即天津桥,在唐代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省洛阳市)。大唐盛世时,这里是游春胜地。这里指代洛阳。
【评析】 袓咏是河南洛阳人,这是他羁留南方怀念家乡洛阳的诗。
首联“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诗人眺望家乡方向,可是隔得太远,家乡看不到,只看得见归家的路充满萧条之感。次联写羁留江南的生活,“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白天看着海上的晴雨变化,夜晚听着窗外的江声潮声。江南向来以烟雨名扬天下,但诗人笔下的江南则更为广阔爽朗。晴天的阳光下,大海浩瀚鲜明灿烂,夜间海潮滚滚咆哮而来,也让人心情激动,冲淡了思乡的忧伤气息。